1. 亚洲综s
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(ICU)主任医师薄世宁——
这样体检才有用(看新闻·说健康)
近日,有报道称,北京一律师连续10年在某机构进行体检,从未检查出患癌风险,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“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”。这位律师认为,体检存在漏检、误检问题,就此提出投诉。
如今,随着民众健康素养的提升,很多人都会定期体检。但围绕体检,有一些误区需要澄清,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。比如拿到体检结果后,不知道需要就哪些问题去医院复查,哪些需要干预。对此,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(ICU)主任医师薄世宁,请他来聊聊体检那些事儿。
避 坑
记者:去体检前,有没有什么需要提前知晓的注意事项?
薄世宁:体检中有一些常见的“坑”,无论是体检机构强烈推荐,还是医院极力宣传,我都希望大家不要被忽悠,避免浪费金钱,付出不必要的代价。
第一,把PET—CT当作体检项目。有人觉得,用PET—CT扫描全身,如果没有发现癌症就可以放心了。
其实,PET—CT从来都不是一个健康筛查项目。在医院,医生用PET—CT寻找患者各部位的肿瘤病灶,主要用于评估已发现肿瘤的患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,或者对高度提示肿瘤的患者寻找原发病灶。也就是说,这是给已经出现相关疾病的人做的检查项目,不仅贵,而且人体吸收的辐射量也大。
同时,PET—CT在发现空腔脏器(胃、肠等)病变方面存在盲区,因此不能取代胃镜、肠镜等常规检查。
第二,一滴血查出所有癌症,生物电能查出上百种病。
有些体检机构号称只用一滴血就能查出所有癌症,其实至少在目前,技术上还无法实现。还有的机构号称用生物电就能够查出上百种病。这种检查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,因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仪器,可以同时精确地检测出这么多种疾病。一滴血和生物电的测试都是为了盈利的项目。
第三,健康人查微量元素。
如果不是为了治病,不推荐去检测微量元素。血液中微量元素受影响因素众多,而且也未必查得准。
风 险
记者:有人认为,每年体检似乎没什么用,因为看到身边有人每年体检,还是得了晚期癌症。
薄世宁:我们先看一下中国癌症的发病情况。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平均每年有43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,平均每天至少1万人确诊,平均每分钟至少7人确诊。40岁之前癌症发病率相对低。到了40岁之后,发病率突然快速增高,80岁左右癌症发病率达到最高峰。
癌症最大的高危因素,不是环境,而是高龄。因为年龄越大,人体细胞分裂次数累积就越多,累积基因损伤、突变就越多,正常基因(原癌基因)转化为癌基因的风险也越大。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患癌的风险之中,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。所以,得大病,尤其是癌症,不仅是个概率问题,更是一个时间问题。
等感觉出了问题再去医院检查,很多患者就已经是中晚期了,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强大的代偿机制。身体某个部位出了问题,剩余组织会加大工作力度,代替、补偿出了问题的部位工作。所以,绝大多数慢性病在早期都没有症状。等到发现症状,就说明身体代偿不动了。千万不要认为身体舒服就是没病。所有的慢性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经历了十几年、二十几年的慢性发展,突然被发现的。所以,开展早期筛查很重要。
早 筛
记者:体检的价值就在于把疾病早早筛查出来,是这样吧?
薄世宁:基本是。体检的最大价值是查小病。我们每个人都走在生大病的路上,但是筛查的最大价值却不是查出晚期的大病,而是查出早期的小病。对于癌症来说,查出癌症以前的病变,在小病阶段开始治疗,降低它进展成癌症的风险,才是筛查的价值。
需要注意的是,体检后管理的重要性大于体检本身。很多人认为体检就像考试,通过了就行了,对于检查结果不重视。拿到结果要么看不懂,要么不主动去干预小问题,如果是这样,筛查就没起到作用。
记者:那么一般什么时候开始筛查癌症呢?
薄世宁:目前,在世界范围内,包括我们国家推荐的肿瘤筛查年龄都在50岁以上。但是比如肺癌、胃癌、乳腺癌、肠癌,这些年都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,越早发现问题,获益越大。所以,我建议第一次进行精准疾病筛查的年龄在40岁。
国内外很多专家也都呼吁尽早开始筛查,尤其是对于具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。我建议,有直系亲属患癌的子女,把患者发现癌症的年龄减去15岁,作为自己开始筛查的年龄。举个例子,假设陈先生的母亲在50岁时被查出患了结肠癌,那么陈先生就应该在他母亲患病年龄前15年进行筛查,也就是在35岁要做结肠镜筛查,见到息肉就切除,可以大大降低患癌风险。
1234
记者:该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体检项目呢?
薄世宁:通常无论是去医院体检,还是在体检机构体检,体检套餐已经包含了比较全面的常规体检项目。但我设计了一个容易被忽视,并且常规体检套餐里未必能够覆盖的项目组合,经济、高效,获益大,总结成“1234”。
1种细菌:幽门螺杆菌。
2种病毒:HPV病毒、乙肝病毒。
3种男性必要检查:肺部低剂量CT、胃肠镜、前列腺超声+PSA检查。
4种女性必要检查:肺部低剂量CT、胃肠镜、TCT(HPV)、乳腺的超声或者钼靶检查。
这些项目可以筛查胃癌、肠癌、肺癌、宫颈癌、乳腺癌。这几种癌症较为多发,且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,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以达到长期生存的效果。最关键的是,很多问题可以在变成癌症之前的阶段,也就是癌前病变阶段通过筛查发现,完全可以避免其进展成癌症。所以,这些筛查项目的获益很大。
对于发病率相对低、即便早期发现也获益不大的癌症种类(如胰腺癌),权衡利益和风险,目前也有学者不推荐进行常规筛查,除非是具有家族史的人群和具有明确症状的患者。
本报记者 熊 建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25年07月24日 第 08 版)
2008nian6yue18ri,meiguoguohuiyizhitongguoleH.R。6063faan,yaoqiuNASA“zengjiayigeewaidehangban,jiangAMS-02yunsongdaoguojikongjianzhan”。AMS-02qifeiqianjitian,dingzhaozhongyaoqiufashetailisuoyougongzuorenyuandoulitayuanyidian,taduzixianglehaojigezhongtou,huiyiguoqu16nianlidemeiyigezhongyaojueding,youmeiyoucuowudejueding,youmeiyouzhidehuaiyidedifang,ruguobunengkendingwanwuyishi,jiubunengrangtaqifei。2011nian5yue16ri,yijiahangtianfeijizaizheAMS-02zhengshishengkong。2(2)008(8)年(nian)6(6)月(yue)1(1)8(8)日(ri),(,)美(mei)国(guo)国(guo)会(hui)一(yi)致(zhi)通(tong)过(guo)了(le)H(H).(.)R(R)。(。)6(6)06(6)3(3)法(fa)案(an),(,)要(yao)求(qiu)N(N)A(A)S(S)A(A)“(“)增(zeng)加(jia)一(yi)个(ge)额(e)外(wai)的(de)航(hang)班(ban),(,)将(jiang)A(A)M(M)S(S)-(-)02(2)运(yun)送(song)到(dao)国(guo)际(ji)空(kong)间(jian)站(zhan)”(”)。(。)A(A)M(M)S(S)-(-)02(2)起(qi)飞(fei)前(qian)几(ji)天(tian),(,)丁(ding)肇(zhao)中(zhong)要(yao)求(qiu)发(fa)射(she)台(tai)里(li)所(suo)有(you)工(gong)作(zuo)人(ren)员(yuan)都(dou)离(li)他(ta)远(yuan)一(yi)点(dian),(,)他(ta)独(du)自(zi)想(xiang)了(le)好(hao)几(ji)个(ge)钟(zhong)头(tou),(,)回(hui)忆(yi)过(guo)去(qu)1(1)6(6)年(nian)里(li)的(de)每(mei)一(yi)个(ge)重(zhong)要(yao)决(jue)定(ding),(,)有(you)没(mei)有(you)错(cuo)误(wu)的(de)决(jue)定(ding),(,)有(you)没(mei)有(you)值(zhi)得(de)怀(huai)疑(yi)的(de)地(di)方(fang),(,)如(ru)果(guo)不(bu)能(neng)肯(ken)定(ding)万(wan)无(wu)一(yi)失(shi),(,)就(jiu)不(bu)能(neng)让(rang)它(ta)起(qi)飞(fei)。(。)2(2)01(1)1(1)年(nian)5(5)月(yue)1(1)6(6)日(ri),(,)一(yi)架(jia)航(hang)天(tian)飞(fei)机(ji)载(zai)着(zhe)A(A)M(M)S(S)-(-)02(2)正(zheng)式(shi)升(sheng)空(kong)。(。)
张雪峰直播
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国家安全战略教研室大校副主任张弛30日对《环球时报》表示,导致东南亚国家担忧的真正根源是美国,推动地区国家选边站队的是美国,而不是中国。观察美国推动所谓“印太战略”可以发现,其一向惯于用分而治之和操弄意识形态的手法,通过制造矛盾和对立来操控其他国家。他认为,“在亚太地区,美国推行的是排他性的多边主义,主旨是希望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同时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,美国的这种做法会加剧国际社会对立,推高地区对抗和冲突的风险。”